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科普 >

科技创新,年轻人要克服这几种心理障碍

发布时间:2021-06-22 09:5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大多数刚工作的年轻人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很难一下子进入创新状态。其中,心理因素的影响尤为常见。

“不自信”心理

刚工作的年轻人对于科技创新往往缺乏自信,不敢去想,更不敢去参加创新活动。

河南永煤集团车集煤矿的青年电工游弋也一样,没有想过要搞什么技术创新。但是,有一天当他看到一位工友在切割密封圈时被切伤,流了很多血,很揪心。当时他就想:能不能制作一个简单工具,让这道工序又快又安全呢?后来,他经过20多次的设计改进,终于制作出“井下电缆密封扩孔器”。这让他获得了第一个实用新型专利。从此,他的创新发明不断,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朋友,如果你也有“不自信”的心理,希望你也像游弋一样,针对自己工作岗位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去“小试牛刀”吧!

“想当然”心理

阿西莫夫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有一次,他遇到了老熟人——一位汽车修理工。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正确回答。”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出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枚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作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

“聋哑人买好了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要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么做?”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作出剪刀的形状。

看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车修理工开心地笑起来。“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啊?”

这个故事正是“想当然”“照此办理”的生动写照!是青年员工开始进行科技创新时常常会产生的心理。

“迷信权威”心理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但他很沮丧,因为,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最终,他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他的这一决定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神经反射”理论的提出者——巴甫洛夫的学生道林斯基发现了一种特别的生理现象。他把一定浓度的盐酸放入动物的十二指肠里,引起了大量的胰腺液体的分泌。他不假思索地认为这是一种神经反射现象。英国的裴利斯和施林根听说后,也做了这个实验。当他们观测到胰腺的分泌不是由于神经反射造成的时,便跳出了“神经反射”理论的框框,提出了“激素”的概念,从而开辟了人体生理激素和体液调节的新领域。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迷信权威”的心理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创新激情,甚至会扼杀“创新思维”。

“迷信书本”心理

20世纪50年代初,美籍华裔生物学家徐道觉的助手将错配的低渗溶液倒进胚胎组织,结果发现胚胎在显微镜下,染色体的数目清晰可见。这本是他发现人类染色体准确数目的良机。但他盲目相信了20世纪初美国遗传学家提出的:大猩猩、黑猩猩的染色体都是48个,由此推断人的染色体也是48个的论述。结果,放弃了自己的独立研究。

几年后,另一位美籍华裔生物学家也采用低渗溶液技术,确定了人的染色体不是48个,而是46个。

下面再讲一个物理学家福尔顿的故事。有一次,福尔顿采用一种新方法测定固体氨的热传导系数,结果比过去理论计算出来的公认数值高500倍。他大吃一惊,认为自己采用的方法是错误的,没有继续研究下去。可是,没多久,一位年轻的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测出了与富尔顿相同的数值,并被科学界承认。富尔顿为自己“迷信书本”的心理追悔莫及。

 从众心理

这里讲一个哲学家苏格拉底测验学生“从众心理”的故事。有一天,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的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回到了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的全都举了手。苏格拉底走到那名没有举手的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闻到”。

这时,苏格拉底向学生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这个故事说明,大多数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心理”,而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只青睐那些没有“从众心理”的人。

上一篇:《北京大学日刊》: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校报
下一篇:志留纪袖珍边城鱼:为颌与牙齿早期演化提供重要实证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