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科普 >

《北京大学日刊》: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校报

发布时间:2021-06-22 09: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北京大学日刊》: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校报

图为北京大学校史馆专题展览中展出的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魏梦佳 摄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媒涉及到李大钊、毛泽东、陈独秀等人的历史记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党史文献价值。陈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尽人皆知,但即使是专业报人也很少关注:他受蔡元培邀约到北京大学出任文科学长不久,还名列《北京大学日刊》首席编辑——这份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日报”,及时而客观地记录了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邓中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光辉业绩。

笔者研究史料结合北大“澎湃新闻”的若干“解密”,发现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认为尚无“印刷品流布于人间”,借以报告北大的“现状于全国教育界”。他很快就主持创刊了8开2版的《北京大学日刊》,以新闻纪事和行政公牍为主,开设有法规命令、校长布告、各科通告、校长与学长的“批示”等栏目。

1918年初,《北京大学日刊》特地聘请陈独秀为首席编辑,并于2月18日刊登了“改组”启事。这标志北京大学对这个刊物发展方向的要求深化,不仅是从行政公牍向现代大学校报的转变,也使它迅速发展成当时传播先进思想、推进民主改革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内容和版面更加突出学术争鸣、思想宣传和学生群体及社团活动;发行方式也由免费内部刊物改为对外订阅经营,促进了新观念、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它的办刊宗旨与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向一脉相承,不仅致力于信息公开,也注重活跃校园文化和社会教育服务等,为北京大学民主改革、思想争鸣、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乃至五四文坛独具特色的重要开创性媒体之一。其版面、栏目也不断增加、扩充,发表国内外学者的演讲、著述、通信等,其中很多是介绍新思想和报道进步学生社团活动的文章——与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紧密相关。

1918年12月6日,《北京大学日刊》全文刊发了李大钊在天安门中央公园的演讲词《庶民的胜利》,直接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和争鸣。在《北京大学日刊》公布的课程表里,就有中国大学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供北大校内外师生及先进分子学习和旁听,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传播。从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大的史学系、经济学系和政治学系先后讲授《史学思想史》《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唯物史观》《现代政治》《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作为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这些课程的名称、主题内容及上课时间和地点安排等,也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学科规范,均由《北京大学日刊》一一发布公示。

在社会活动方面,刊物主张理论联系实际。1919年3月7日的《北京大学日刊》,登出了邓中夏等14名北大学生的 “启事”:发起成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此后这个“讲演团”在《北京大学日刊》先后发布启事、纪事、通告、报告近200条——至今已成为最完整、详尽而重要的中国高校党史资料。尤其是早在1918年,这个“讲演团”的发起人之一邓中夏,就结识了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他们共同接受了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影响,加上又是湖南同乡,很快就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1919年春毛泽东回湖南后,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播和社会活动,很快从长沙寄来《问题研究会章程》,就是由邓中夏介绍全文刊登在10月23号《北京大学日刊》上的。同年底,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也加入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的活动。最近有资料研究显示:这一年10月21日的《北京大学日刊》,还登出了毛泽东参加“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获颁发证书的“纪事”。

总之, 1918年—1920年间的《北京大学日刊》,记录并促进了五四时期及前后的社会变革与学术繁荣,体现了北京大学的民主科学思想和兼收并蓄的教育创新,影响辐射全国;尤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筹建早期的思想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引领全国高校思想学术发展的同时,作为新文化与五四爱国运动策源地出版发行的《北京大学日刊》,仍值得我们今天充分关注和深入研究。

上一篇:当心悄悄害命的肾结核
下一篇:科技创新,年轻人要克服这几种心理障碍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