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要闻 >

最高法司法解释明确侵害知识产权“故意”和“恶意”含义一致

发布时间:2021-03-05 14: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刘奕湛)最高人民法院3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司法解释明确,原告主张被告故意侵害其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且情节严重,请求判令被告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处理。司法解释所称故意,包括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恶意。

据介绍,民法典规定惩罚性赔偿主观要件为“故意”,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为“恶意”。实践中,构成“故意”还是“恶意”很难严格区分,故对“故意”和“恶意”作一致性解释,防止产生“恶意”适用于商标、不正当竞争领域,而“故意”适用于其他知识产权领域的误解。

为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遏制侵权的重要作用,立足知识产权审判实际,司法解释将参考原告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所确定的赔偿数额作为基数的一种。同时规定,对于提供虚假账簿、资料的,将依据民事诉讼法追究法律责任。

此外,为确保正确实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避免实践中的滥用,司法解释明确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要件。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将专题发布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典型案例,以便进一步准确把握司法解释条文的含义,指导各级法院正确适用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对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故意、情节严重的认定,计算基数、倍数的确定等作出了具体规定。通过明晰裁判标准,司法解释将指导各级法院准确适用惩罚性赔偿,惩处严重侵害知识产权行为。


(责编:杨光宇、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北京新冠疫苗累计接种突破500万人     北京市今天通报,自2021年1月1日全面启动9类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截至3月2日14时,全市累计接种765万剂次,累计接种达500万人,其中264万人完成两个剂次接种。 北京市将推进下一阶段疫苗接种工作,围绕感染高风险人群、维持社会基本运行人群、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关键岗位人群及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等疾病传播风险较高人群接种疫苗,实现重点人员“应接尽接”。…    
从“忧居”到“优居”:农村住房旧貌换新颜     沐浴在春日阳光下,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罗圈岩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美丽而祥和。 “搬出了破旧的木架子房,住进了独幢的小别墅”“家门口有了产业园,发展产业、务工两不误”“环境美、设施全,农特产品通过益农社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好价钱”“每年还能领到集体经济分红”,历数近年来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安置点群众有讲不完的话和道不尽的喜悦。…    

上一篇:弘扬延安精神传播红色基因
下一篇:“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退出煤矿约5500处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