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科普 >

科学传播也需要伦理的指引

发布时间:2020-11-01 13:5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日前,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联合发布了《科普伦理倡议书》,从四个方面向广大科普工作者发出了倡议。

可以说,随着公众科普需求的不断提升,科普内涵外延的不断拓展,科普受众的日益多元,科普从业者队伍的日益壮大,科普实践也到了需要把伦理纳入到考虑之中的阶段。比如从公众需求角度说,科普实践是要一味地迎合需求还是要发掘更深层次的需求;从科普内涵外延来说,是否所有内容都应该拿来科普;从受众角度说,科普内容如何做到因人制宜、量体裁衣;再从从业者的角度说,科普人员是否也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等等。此外,科普的时机如何把握,科普内容是不是必须要有精确的科学来源,科研中的不确定性如何向公众传播,科普因为负责任而有效还是因为有效所以就意味着负责任。

如果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考察与科学传播有关的伦理问题,我们可以发现直接相关的文献,包括论文和专著并不多见。比如澳洲国立大学教授琼·利奇教授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法比安·梅德韦茨基联合编著了一本以科学传播伦理为主要议题的专著,并发表了一篇论文,她们从科学传播的角度探讨了知识是否越多越好,我们是否需要去刻意地关注无知与忽视的问题,同时也借鉴其他领域的伦理,尤其是新闻伦理和公共关系伦理,来界定科学传播的伦理。再比如,苏珊娜·霍妮阁·普瑞斯特等人编著了名为《科学传播的伦理与实践》的著作,作者们从伦理为何重要、专业实践,以及案例研究三大部分论述了科学传播的伦理问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们注意到,科学传播面临的挑战恰恰在于传播者队伍的壮大,受众的多元、科学内容的丰富等,而这也是需要提出伦理问题的首要动因。而其他一些与科学传播伦理有关的论文也从相似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比如在《不确定性之下的科学传播的伦理》提出了诚实、精确、受众相关性、过程透明,以及对结论不确定性加以阐明等原则。《网络上的科学传播之伦理》则强调,在进行科学传播时,不能忽视科技期刊设定的限时禁发制度。

应该说,思考与之有关的伦理问题,我们不能脱离开科学传播的本质,这其中就包括科学传播的核心问题是传什么(内容问题)、向谁传(受众问题)、用什么传(媒介问题)、怎么传(策略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不能脱离开伦理上的考虑。首先,在传播过程中要承担道德义务,避免主体责任的缺失,以实现良性传播,传播符合人性的、人文化的科技,把科技伦理作为公众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换言之,不能以科学之名传播伪科学和非科学。而且在传播过程中也涉及到传播主体的选择性,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伦理议题,因为所有的传播都会涉及到框架和议程设置。其次,从传播主体来说,行为选择也夹杂着伦理上的判断,因为作为科学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人员,在生产科学内容时必然会涉及到修辞选择、论点组织、语言建构以及关键术语、参考文献、表格和图表选择等,这些选择也均受到其目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受众的接受程度。

最后,我们要保证科学成果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性,客观公正地传播科学成果的价值和社会影响。详细而言就是,对于科学成果的价值评价要客观中肯,不可过分夸大和断章取义;科学共同体在传播科学时还要客观公正地传播科学成果的社会影响和后果;在对有些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披露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而且负责任的或者说符合伦理的科学传播,一定要尊重公众实际的理解能力,与公众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在将科学内容向公众传播的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伦理的因素,如何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有关伦理的要素纳入进来,如何让科学传播在符合伦理的基础上达成有效的结果,都是我们从事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的相关人员急需思考和践行的一个重要议题。

上一篇:如何走出抑郁的阴霾
下一篇:探秘世界第三极野生动物栖息地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