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科普 >

在场而富灵性的儿童文学批评评《喧嚣之下: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价值支撑》

发布时间:2023-06-09 20:5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儿童文学评论要能“用艺术家的语言说话”,抵达“洞察力的真实性”,是充满挑战的。且不说其他,单从儿童文学评论要面对的作品数量来看,新世纪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2012年起,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儿出版第一大国,目前新书品种每年稳定在4万多种,少儿图书动销品种数接近30万种。要从如此汪洋中找到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从纷繁的文学现象中发现惊喜或者局限,引导读者去品尝儿童文学的趣味与深意,间接地影响作家的创作,整个过程又始终贯穿评论家的个性,这真不是一件易事。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在读到陈香的《喧嚣之下: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价值支撑》(以下简称《喧嚣之下》)时,我不由得眼前一亮。这部由儿童小说批评、童话批评、图画书批评以及附录一、附录二等五部分组成的儿童文学评论集,从始至终都跃动着文学批评的质感与光芒——自觉、独立的批评意识,抓住要害、指明主要的批评能力,审美灵动的文本呈现等。由此,一直置身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现场,敏思、专注又眼光独到的儿童文学评论家陈香的形象,也越来越鲜明。

这是一部有着自觉的批评意识的儿童文学评论集。从作者追求在文学现场的批评立场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书之“附录二《20年20书(儿童文学)》”,就是作者立足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现场,去发现作品、评价价值、提炼现象,做出总结归纳,从而推动创作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她以清晰的评价标准——“能够流之久远,确有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当然不可或缺儿童趣味,符合经典写作面向”,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佳作的一次打捞,也是对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面貌与特色的初步勾勒,更是对中国儿童文学实现叙事边界、艺术手法和观念突破的“开启”。

陈香的评论始终保持着一份纯粹。她在评论一部作品时,很少就作品论作品,而是将它置于横纵——结合社会与文学语境,将作品与同时期、同类型作品做横向比较;结合作家整体创作历程,对作品做“顾及全篇、顾及全人”的纵向分析——两个维度,有理有据地完成自己的阐发与评介。从中可见,陈香的评论自觉把握了批评的客观性。

其次,陈香对文学批评内在的功能要求,有一份自觉的体认与承担。她的批评,以“解释、评价和指导文学的创造和生产”为旨归,力求评论能与创作“共振”的价值趋向,从书名中就已显露出:拨开“喧嚣”(陈香对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做出的初步评价)的表面,不遗余力去发现、去阐释、去评介、去影响作家写作(这需要批评家的热情与判断力),进而洞穿文学与市场纠葛不清的复杂文化场域,以及混沌多面的创作出版状态,推动中国儿童文学迈向更高层次的美学和哲学价值支撑。这份批评的“初心”,促使陈香及时关注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对新作给予及时评价,对新的文学现象做及时总结。

还需要指出的是,整部《喧嚣之下》还有一份“儿童文学”批评的自觉。大到问题的提出,小到每一篇行文的始末,陈香始终清楚她所评论的对象是“儿童文学”。她的评论,始终以儿童文学为圆心,从儿童文学的本体、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及其特性、儿童文学的艺术功能与价值指向等层面展开,让我们看到了儿童文学评论可能的面向与路径、视野与方法、价值与高度。

事实上,《喧嚣之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陈香个人的自信,还看到了她对文学批评本体的自信。陈香认为批评也是一种创造,是个人面对批评对象的创造。她对批评本质的理解,颇有京派文学批评的风采。京派批评是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强大影响力的批评流派,至今仍有其影响,代表人物朱光潜提出了以“直觉论”为核心的批评观,认为批评家乃是主动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解说人。对此,陈香是有自觉体认的。她意识且重视一个批评家自身的创造,把文学批评这一文体创作当作一种创造性的文学活动。

另外,陈香的文学批评也极少生硬地照搬西方理论来给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涂脂抹粉。她对中西儿童文学的本质差异,有自己的洞察。陈香充分意识到了中国儿童文学内在的现实主义底色,她对作家作品的阐发,都立足中国儿童文学百年发展历程,注重从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表现出的创作全貌与特征,结合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语境和价值关怀来进行。

上一篇:69幅灭绝动物肖像为人类敲响警钟
下一篇:碳眼观地球 珍惜美丽家园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