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科普 >

最笨的癌症发病率为何排名第二

发布时间:2021-10-13 15: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最笨的癌症发病率为何排名第二

视觉中国供图 

因为发展期缓慢,甚至长达8-10年,结直肠癌常被称为“最笨的癌症”。

进展速度堪比“龟速”的结直肠癌,近年来却呈现高发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结直肠癌年发病55.5万例,年发病量已经上升到肺癌之后的第二位。

“中国的老百姓在没有症状或没有感觉不舒服时,不体检不筛查。专业的医生团队也存在误区,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技术筛查。” 9月25日,结直肠癌“防筛诊治护管”全链条科普中国行的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视频发言时指出,结直肠癌防治的筛查工作仍存在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最笨的癌症”发病率却猛增至第二位,防癌手段哪里疏忽了?如何“亡羊补牢”?

筛查现状不容乐观

“一说防癌,人们往往会想吃什么防癌,却很少想到精准防癌,借助筛查、早诊、早治来预防癌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说,结直肠癌的高发,与人们对于筛查的固有认识不足密切相关。

由于早期筛查缺位,使得早期干预手段“闭着眼睛睡大觉”,造成了结直肠癌症发展历程中上演了一场“龟兔赛跑”。结直肠癌在我国不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成为中国前五大高发癌种中增长最快的癌症。

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以每年7.4%的速度快速攀升,已成为全球结直肠癌年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

但在专家的眼中,阻止结直肠癌的高发,相较于其他癌种更容易取得成果。

“因为最笨(发展慢),结直肠癌最有可能被筛查出来。”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杨晋说,结直肠癌是最有筛查价值,也是最应该筛查的癌症。

但我国的筛查现状不容乐观——

根据中国中短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85%的患者不了解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知识,97%的结直肠患者并未做过肠镜筛查,83%的初诊、确诊结直肠癌的患者已经在中晚期。

因此,提升健康素养,让老百姓意识到筛查的重要性,是增进全民健康的一个前提。

李兆申指出,结直肠癌的健康知识科普行动,对于提升全民早筛意识及筛查依从性,提升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提高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提升5年生存率意义重大,非常值得向群众推广。

重点筛查谁?研究给答案

癌症防治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的15个行动之一,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提高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重点癌症的早期诊断率。

如何提高知晓率、诊断率、检出率?需要通过临床研究提供筛查指南。

会上,王锡山首次公布针对结直肠癌家属人群(配偶和一级家属)的前瞻性、多中心的筛查验证研究。该项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牵头,联合全国11家研究中心开展,综合APCS问卷、便隐血、多靶点FIT-DNA检测结果,旨在为临床真实场景中高风险人群参与肠癌早筛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筛查路径。

数据表明,综合三项手段根据阳性结果个数多少,明显可以不同程度提升肠镜依从性,具有梯度差异,尤其三项均阳的人群肠镜依从和检出均明显升高;多靶点FIT-DNA检测阳性人群的肠镜依从率、检出率更高;同时相比总体人群,多靶点FIT-DNA检测阳性人群罹患结直肠癌、进展期新生物风险明显更高,并且结直肠癌NPV较高,具有更高筛查效益。本研究创新性地对结直肠癌家属人群进一步风险级别分层,可有效提升高风险人群的早筛参与度和病变检出率,为肠镜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策略。

科普活动打通“防筛诊治护管”全链条

为了向结直肠癌患者、家属及相关的高风险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精准科普,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科普中国行”活动。活动将在公立医疗机构建设结直肠癌科普教育基地,计划在2022年底在全国建立覆盖省市县各级医院的100家科普基地,培养300名科普人才,开展2000场科普活动。

王锡山表示,肠癌患者的家属也是高风险人群。根据《NCCN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和《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结直肠癌患者的家属应该早10年于患者的发病年龄进行筛查,或者40岁开始筛查。本次“科普中国行”不仅面向医院肠癌患者,还面向院外高风险人群,打造“防筛诊治护管”全流程、全方位的癌症防控管理体系。避免出现人群危而不筛,筛而不查,查而不治的情况,切实打通癌症防控链条,提升早诊早治率。

据介绍,为了提供权威且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科普中国行”发起单位同步出版了中国首本覆盖结直肠癌“防筛诊治护管”全链条的科普读物《结直肠癌防筛诊治护管科普宝典》,收录来自患者、家属和高风险人群的1000个真实问题。

上一篇:先学懂相对论再去星际旅行
下一篇:科学之声:乳腺癌防治与药物科技创新活动在京举办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