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科普 >

孩子更需要父亲高质量的陪​伴

发布时间:2021-06-21 20:1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对当下的孩子来说,父亲仅仅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生活中的陪伴、品格上的指导、学业上的辅导。随着移动办公的普及,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父亲在下班之后,常常要处理很多琐碎的事情。工作时间变得碎片化,陪伴的时间更为珍贵。工作可以移动,陪伴却不能移动。因为手机屏幕的交流难以替代面对面的交流,很多的情感交流、情绪流露、肢体语言的表达,都是无法用语音、文字和表情包代替的。

因此,专家认为陪伴的质量高于陪伴的时间。专注而认真的陪伴比长时间的敷衍更为有效。

生孩子的早晚也会影响陪伴孩子的方式。一般来说推迟生育的男性和女性都受过比较好的教育,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相对来说也能够给孩子的未来提供更多的支持。相比20岁出头就生儿育女的夫妻,30岁才生育的夫妻之间关系更平等,男性参与家务和照料孩子的时间也更多。年长的父亲比年轻的父亲更温和,更多鼓励孩子的成就,更少苛责孩子,对规则的执行也更为灵活,但是年轻的父亲更多带着孩子参与肢体运动。如果为人父母能够意识到其中微妙的差别,就可以自己适当地调整育儿的态度。

社会偏见的挑战

在中国,很多人认同“男主外女主内”,默认管教孩子是母亲的责任,同时又有另外一句话叫作“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通常都是由父亲来扮演一个严厉的形象。当然在有些家庭是相反的。同时在一些家庭里,父亲被有意无意排除在照顾孩子之外。父亲被认为不善于做家务、不善于照顾孩子,逐渐地父亲更加不知道如何参与和孩子的互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子关系越来越尴尬。网络上常常有文章抱怨父亲不如母亲顾家,甚至造出来“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等撕裂家庭的词语。不可否认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起了主要的照顾作用,但是其实这一代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远远大于上一代父亲,只是我们对父亲的期待更高了。父母亲不苛责自己和对方,互相承认彼此对家庭的贡献,携手养育孩子,才能共同创造更美好的亲子关系。

天然权威的丧失

在传统社会,父亲的威严是不证自明的,但是现代社会,孩子接受的是民主、平等、公平的社会教育,一个父亲并不能因为身份而自然得到孩子的尊重。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因为青少年的一系列变化,包括逻辑推理能力的增加、跟同伴之间发展更深入的关系以及独立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自我意识的增长,都会影响到亲子关系。这个时期青少年对父母有矛盾的看法,一方面他们会跟父母辩论,不再顺从于父母的意志,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在心中有一个理想的父母,会对现实的父母感到失望,但同时又很关心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导致对父母的言论过度反应。

想要跟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得到孩子的尊重,首先父亲要增加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提高相处时的效率。其次,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要做出合理的解释,理解孩子不顺从的反应,不要强迫孩子屈服。第三,父亲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家里家外都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一个积极生活的榜样。

自我发展的挑战

有一个段子说,儿童时期孩子的眼中父亲无所不能,到了青春期觉得父亲如此的无知,到自己成人之后又觉得父亲是如此的伟大。作家马克·吐温也曾经说过,他14岁的时候认为父亲是如此的愚昧无知,以至于无法忍受父亲待在身边,但是他21岁的时候却发现父亲在过去的7年里学了这么多的东西。可见,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处于不断发展中。

尤其是孩子的青春期,父亲其实也面临着一个特殊的时期。一项研究考察了将近7000对夫妇,发现相比起孩子处于儿童期或者成人期,子女处于青少年期的夫妻双方对夫妻关系更不满意,同时这一时期父母会感到更大的经济压力。这个时候尤其是男性会重新评估自己的职业发展,判断自己是否实现了年轻时候的抱负,同时对自身的健康、性吸引力都充满了担忧,虽然身体没有恶化,性能力也没有消退,但是依然感到自己在走下坡路。而相反这时候的青少年的身体吸引力、力量和健康状况达到顶峰。对身体以及未来的预期不同,孩子会更积极乐观,而父母会更悲观,导致对孩子的一些规划会表现出更谨慎小心。

当今,养家糊口和道德指导的责任对父亲来说依然很重要,但是人们更注重父亲对育儿的参与。为人父亲不仅要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奋斗,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平易近人、忠诚可靠,而且要给予孩子信任和尊重。

父爱不可缺位

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明显有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是在低收入的家庭,和父亲产生亲密依恋关系、对父亲产生认同感的孩子,成年之后找到稳定工作或者进入大学的可能性是其他年轻人的两倍,成为未婚父母的可能性要少75%,进监狱的可能性少80%,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要少50%。遗憾的是,研究发现只有10%的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跟父亲有着稳定亲密的关系。

另外两项研究也发现,比起父亲疏于照料或者被父亲拒绝的孩子,那些自己的父亲在成长期悉心投入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方面更好。同时也有别的研究支持发现,如果父亲有着积极的情感,无惧生活中的困境,那么他的孩子就不太可能会抑郁。

我国的研究发现,父亲缺失家庭的女孩子更容易进入恋爱关系,而男孩子的行为问题更多。如果父亲一直缺位的话,容易出现“妈宝男”“啃老族”现象。

上一篇:奋斗者号: 向着万米深海勇往直潜
下一篇:中小学科普科幻人才培养成立专门工作机构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