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科普 >

科学的光辉在延安的黄土地上闪耀

发布时间:2021-04-16 12:4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科学的光辉在延安的黄土地上闪耀

1941年6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提倡自然科学》。

科学的光辉在延安的黄土地上闪耀

1940年,延安自然科学院补二班在上课。


1921-2021 奋斗百年路·科技之光

抗日战争时期,在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圣地延安这块热土上开拓、耕耘着中国革命史上的科学事业,使古老的黄土地沐浴在科学的光辉之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培养科学技术干部、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中共中央于1939年5月决定建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1月,为了适应抗战建国的需要,特别是为了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并为未来的新中国培养一批科学技术干部和专家,中共中央决定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

1940年9月初,延安自然科学院在50余个窑洞、30余间平房的办学条件下,由100余位师生员工在延安南门外杜甫川开办起来。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经办理工科高等教育历史征程。在这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所理工科高等学校,李富春、徐特立、李强先后担任院长,制定了“培养具有基本科学知识、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革命通材、业务专家”的教育方针,极有远见。

学院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矿(冶)4个系,学制三年,教学课程以科学内容为主,如物理系一年级开设的课程和学时为:微积分6(周学时,以下同),普通物理6,普通化学4,工程制图4,政治课3;二年级:应用力学6,微分方程2,热机学4,机械原理及零件6,经验设计2,政治3。每周23学时中,科学课占20学时,政治课3学时,当时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要求科学课已占5/6以上,已经同“文革”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要求一致,真是具有先行性。

教材的釆用除政治课按党中央的统一要求,以马列主义著作为教材外,自然科学业务课,全部采用一般大学的通用教材,如葛斯龙的微积分,达夫物理学,萨本栋的普通物理,谭明的普通化学。如果有学生跟不上课,则先上补习班学习基础科学知识。

教师有从全国各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知识分子,还有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如化学系的陈康白,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任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教员,1932年赴哥本哈根大学研究院攻读化学博士学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一心报效祖国的陈康白带着成箱的化学资料从德国直奔红色苏区延安。一下子,延安来了个大科学家,一个留洋的博士。这样的人才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朱德先后接见了陈康白,欢迎他到延安参加革命事业。到延安不久,陈康白就被任命为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并参与了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筹建工作。陈康白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建设发展过程中,用自己比较熟悉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哈工大校长、中国科学院秘书长。

还有一位女老师叫徐伟英,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邓颖超的关照下,辗转奔赴延安。1941年在结束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之后,到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任教,为边区建设培养人才。她结合边区大生产运动,参加南泥湾自然环境调查。为发展边区农业,徐伟英投身于甜菜、烟叶的引种和培育新品种工作。她参加写作的《陕甘宁盆地植物志》成为当时西北地区生产与教学工作者的基本参考书。

延安自然科学院积极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大力开展学术问题讨论。学院在当时既是进行自然科学教学的最高学府,又是进行自然科学学术活动的中心。早在1940年2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有许多理工科的学会都设在这里。院内建立了一幢科学馆,许多学术报告会、讨论会、专题讲座都在这里进行,如1941年12月纪念牛顿诞辰300周年报告会,徐特立院长亲自作报告。

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徐特立提出了科学教育机关、科学研究机关和经济建设机关“三位一体”是科学正常发育的思想。他认为,延安自然科学院应与军工局建设厅等机关所属的工厂农场密切联系起来,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延安自然科学院还建立机械实习厂、化工实习厂、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等,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队伍,在配合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方面作出了贡献。

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推动解放区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1941年6月12日发表社论《提倡自然科学》,10月创办副刊《科学园地》,每周出版一期。徐特立在创刊号上撰文说:“自然的规律是必然的。科学!你替人类服务也只能遵循必然的途径。”他又说:“没有实际的理论是空虚的;同时没有理论的实际是盲目的。所以学科与术科是科学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徐伟英也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对自然科学教育及其技术的我见》的文章。

延安自然科学院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自然科学教育与研究的先河,走出了一条中国共产党兴办高等科学技术教育与研究的道路,从而在中国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上一篇:约翰逊航天中心:真家伙带来的震撼体验
下一篇:隧道时光舟载越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