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科普 >

手不释卷的青年毛泽东

发布时间:2021-04-08 10: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本报开设“学党史守初心”专栏,以讲故事的形式,缅怀老一辈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重温他们在革命道路上历经曲折走过的光辉历程。让我们将这种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手不释卷的青年毛泽东

视觉中国供图

图书馆是看书学习的好地方。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就经常去图书馆、进藏书楼。

1910年秋,毛泽东怀着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到离韶山50多里的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念书。学校有个藏书楼,收藏着许多中外书籍。有些纨绔子弟,在这里虽然读了三四年书,居然不知有藏书楼。毛泽东一来,便在藏书楼借阅各种书籍。

1912年春,毛泽东考取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因这个学校教育制度、课程设置陈腐,不利于求学,毛泽东只读了半年就退了学。他寄居在长沙湘乡试馆的湘乡旅省学生宿舍里,每天清晨步行3里多路,到湖南图书馆去看书。在这家图书馆里,毛泽东整整自修了半年,每天总是最先一个进馆,最后一个离开,中午就吃上两个烧饼充饥。在这里,毛泽东悉心研读了古今中外的地理、历史、文艺和各种社会科学书籍。他特别喜欢读亚当·斯密的《原富》、约翰·穆勒的《名学》、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法意》、斯宾塞尔的《群学肄言》等著作。对于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自然科学书籍,更是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毛泽东后来在向人追述这段往事时说:“当我走进湖南图书馆的时候,看见楼上楼下,满柜满架都是书,这些书多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真不知从哪里读起。后来每读一本,觉得都有新的内容,都能给我一些新的启发,于是决定以最大的努力争取尽量多读一些。我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和寒冷,贪婪地读,猛烈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初次尝到了吃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生活和工作的5年半中,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图书馆。他除了自己买报、买书看以外,还常常带上地图、字典和笔记本,利用饭后和课余时间到校内校外图书馆里去阅读各种报刊和书籍。他联系实际,认真研究时事,并向同学们广泛宣传。同学们都钦佩他,称赞他是“时事通”。有一本叫《伦理学原理》的书,毛泽东读了,并在这本仅有10万多字的书的卷眉上,写下了1万2千多字的批语和提要。

为了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补习法文,毛泽东于1918年8月19日第一次来到了北京。不久,经杨昌济推荐给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谋得了图书馆助理员的职务,每月薪金8块银元。这使毛泽东不仅解决了生活费用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他进一步寻求革命真理提供了方便。在这里,他一面积极领导赴法国勤工俭学运动,深入到长辛店铁路工人中传播马列主义;一面努力钻研马列著作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进行理论准备。

上一篇:这种特殊的自闭症到底病根在哪
下一篇:小龙虾发动的病菌战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