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解读 >

人民日报:书写出新时代激动人心的新史诗

发布时间:2020-12-01 13: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中国脱贫奇迹”背后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呼唤着文艺工作者去挖掘、去书写。

  2013年11月3日, 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2020年春,湖南全省51个贫困县(区、市)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大型歌舞剧《大地颂歌》,以十八洞村脱贫历程为表现对象,对扶贫路上的真实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艺术再创造,立体呈现了一幅既波澜壮阔也枝叶关情的精准扶贫“中国画卷”,引来社会各界热议。《大地颂歌》成功的关键,在于主创人员以对时代、对人民“走心”和“用情”的艺术态度,踏实深入基层,细致观察生活,真正让作品接地气、有温度。

  生活之树长青,现实生活中蕴藏着文艺创作的丰富素材和情感资源,但真正深入的发现和独特的艺术创作,往往属于那些生活与艺术的有心人。《大地颂歌》剧组的主创人员多次深入生活,与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真切感受到了深山苗寨千百年来的贫穷之苦,也深刻体会到了决战脱贫攻坚之不易,对战胜贫困的重大历史意义有了更多思考。主创人员表示:“当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碰到难题时,走进生活,走近扶贫干部,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豁然开朗了。”

  文学艺术是有情的事业,优秀文艺作品最为重要的品质,是能培根铸魂、温暖人心。创作者自己不“用情”,何以长情共鸣?《大地颂歌》的剧本创作周期长达一年,修改达50余次,本身就是巨大艺术激情和创新冲动的产物。在小演员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的过程中,加入祁东县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登台一起演唱;在牺牲的扶贫干部的家属深情缅怀亲人的过程中,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群众对他们的哀悼场景和感恩之情,这些从生活深处滋生出来的、不拘一格的创新之举,都是创作者“用情”而形成的艺术触发。

  “走心”是态度,“用情”是根本。《大地颂歌》讲述的是湘西十八洞村的故事,展现的却是一个时代的奋斗和一个国家的形象。主创们讲述他们的创作体会时,深有感触地谈道:“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为参与和见证伟大的脱贫攻坚战而深感荣幸。”只有真正“走心”和“用情”,才不会走马观花,浮在生活的表面,才能够沉入生活的深层,感同身受地理解奋斗的崇高、发展的艰辛、成果的辉煌和时代的伟大。只有这样,艺术才有根,创新才有魂,创造才有源。

  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应该以真正“走心”和“用情”的态度,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才能获得深入的理解与发现,更好地创新与创造,从而不负时代的召唤与人民的期待,书写出新时代激动人心的新史诗。

上一篇:人民网评: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下一篇:人民日报:别开生面的学习会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