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解读 >

人民来论:构筑更多向上向善的社会支点

发布时间:2021-09-27 18: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听说孩子饿了,民宿工作人员专程出去买牛奶;啤酒漏气,卖家二话不说就退款;游玩没带装备,网友免费把滑板借给他们……最近,一则分享自己旅行经历的短视频火了。视频中,一位北京游客被山东人民的热情善良所感动。“我怎么那么爱山东人民”的真挚夸奖登上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

一方水土之美,美在建筑与环境,更美在人心与善行。短视频中的暖心之举,来自于“好客山东”的文旅品牌,来自于“近者悦、远者来”的齐鲁传统,更来自于“寒者衣之,饥者食之”的互助精神。纵观历史长河,在中国的传统智慧中,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不计较投入与回报、不考虑经济和荣誉,映照着与人为善的道德光芒,也成为中国人热情善良的生动注脚。

着眼社会纵深,从微观角度说,互帮互助是彼此信任的体现,能有效降低人际交往的成本。相反,互相提防、人人自危必将导致寸步难行。从中观层面看,精神文明建设没有旁观者。这不仅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扇窗口,个体形象关乎地域风貌,更是因为善意的不断传递,将使城市乡野变得更加有序与美丽。从宏观视野看,人人舍小我成大家,就能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正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关键时刻,全民一条心、全线一股劲,“硬核山东”“散装江苏”等携手凝聚起化危为机、无往不胜的力量。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良性循环,需要每一个人来共同呵护。古人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良好风气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任何一点破坏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一段时间以来,之所以一些地方旅游形象受损,正是因为极个别不良行为伤害了社会良知、恶化了道德风气、损害了来之不易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提防道德堤坝上可能出现的“破窗效应”,点点滴滴的善意才能汇聚成势不可当的道德江河。

人们常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在齐心协力的助人行动中,搭一把手并不难;难的是独自面对他人的困境,仍能做到不围观、不漠视并勇于出手。这需要每个人加强道德自觉,于小事中磨砺品行、传扬美德。值得指出的是,每一次对善行的褒奖都是一堂绝佳的教育课。无论是对见义勇为的奖励、对身边好人的宣传,还是对负面行为的鞭挞、对违法犯罪的处罚,只有为善行撑腰、让恶行担责,才能构筑更多向上向善的支点,推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蔚然成风。

上一篇:人民体谈:精彩全运,致敬每一颗拼搏的心!
下一篇:人民网评:西望西部“雁阵”,篇章新页映发展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