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金融 >

重拳规范金融产品互联网销售!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基金保险销售等均在列,哪些行为被重点规范?

发布时间:2022-01-06 15:3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财联社(深圳 记者,成孟琦)讯,以互联网销售包括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已成为近年来最为普遍的销售方式。包括金融机构、第三方等,都将互联网作为重要的金融产品销售平台。与此同时,乱象也随之而来。

  这其中,部分互联网平台企业利用线上场景和触达客户的优势,通过参控股金融机构或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金融业务,在金融产品营销方面存在一些违规问题,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排斥和限制公平竞争,亟需制定政策制度规范金融产品网络营销行为。

  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外汇局、知识产权局七部委就《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为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月31日。

      

  起草说明中提到,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监管实践看,向金融消费者销售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或诱导金融消费者购买和其财务状况、风险承担能力不相匹配的金融产品等问题较为突出,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防范和处置相关风险关乎金融消费者切身利益,必须从金融产品营销这一源头环节加强对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监管。

  《征求意见稿》提出,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为非法金融活动提供网络营销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非法放贷、非法荐股荐基、虚拟货币交易、外汇按金交易等;不得为私募类资产管理产品、非公开发行证券等金融产品开展面向不特定对象的网络营销;通过直播、自媒体账号、互联网群组等新型网络渠道营销金融产品,营销人员应当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并具备相关金融从业资质。

  重点一:《办法》聚焦四大主要内容

  《办法》聚焦非法金融产品营销、虚假和误导宣传、违背社会公序良俗、适当性管理缺失、不正当竞争等五方面突出问题,注重发挥各管理部门的工作合力,与现有监管制度有效衔接,从基本原则和资质要求、内容和行为规范、合作行为管理、监管措施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三十四条具体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提出网络营销的基本原则和业务资质要求。明确金融产品网络营销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公序良俗、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基本原则。

  二是明确营销宣传内容和行为的具体规范。开展金融产品网络营销时要分区展示各类金融产品,不得进行骚扰性营销和嵌套销售。另外,明确精准营销、直播等新型营销、组合销售的基本行为规范。

  三是加强对营销合作行为的管理。明确金融机构与合作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业务边界和管理责任划分。要求金融机构作为业务主体承担对营销合作行为的管理责任,与合作互联网平台企业签订书面协议,建立合作互联网平台企业准入和退出管理机制。

  四是提出监管措施,明确违规行为法律责任。明确金融管理、网信、电信主管、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部门对金融产品网络营销活动的监管职责,以及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违反《办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和处罚依据。

  重点二:划清网络营销的基本原则和业务资质要求

  办法中提到,金融机构自行开展或委托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金融产品网络营销,必须在金融管理部门许可的业务范围内进行。禁止任何机构或个人为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提供网络营销;禁止通过互联网面向不特定对象营销私募类金融产品。

  本条当中的重点是对金融产品等名词作出了定义,包括:

  1、金融产品:指金融机构设计、开发、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存款、贷款、资产管理产品、保险、支付、贵金属等。

  2、适用范围:金融机构或受其委托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开展金融产品网络营销,适用本办法。

  3、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指非金融机构自营的,为金融机构开展网络营销提供网络空间经营场所、信息交互、交易撮合等服务的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小程序、自媒体等互联网媒介。

  4、网络营销: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对金融产品进行商业性宣传推介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展示介绍金融产品相关信息或金融机构业务品牌,为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提供转接渠道等。

  重点三:明确营销宣传内容和行为的具体规范

  要求金融机构对网络营销宣传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负责,建立审核工作机制。具体而言,网络营销宣传内容应当与金融产品合同条款保持一致,包含产品名称、产品提供者和销售者名称、产品备案或批复信息、产品期限、功能类型、利率收费、风险提示、限制金融消费者权利和加强金融消费者义务的事项等关键信息,不得有重大遗漏。

  营销行为具体规范又包括:

  1、以弹出页面等形式开展营销的,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得欺骗、误导用户点击金融产品营销内容;

  2、采用组合方式营销金融产品,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金融消费者注意,不得将组合销售金融产品的选项设定为默认或首选;

  3、通过直播、自媒体账号、互联网群组等新型网络渠道营销金融产品,营销人员应当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并具备相关金融从业资质。金融机构应当加强事前审核,指定合规人员审看直播或访问相关自媒体账号、互联网群组;

  4、不得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金融机构应不得利用演艺明星的名义或形象作推荐、证明。

  网络营销宣传不得含有以下内容:

  1、虚假、欺诈或引人误解的内容;

  2、引用不真实、不准确或未经核实的数据和资料;

  3、明示或暗示资产管理产品保本、承诺收益、限定损失金额或比例;

  4、夸大保险责任或保险产品收益,将保险产品收益与存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简单类比;

  5、利用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的审核或备案为金融产品提供增信保证;

  6、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禁止的其他内容。

  重点四:加强对营销合作行为的管理

  明确金融机构与合作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业务边界和管理责任划分。要求金融机构作为业务主体承担对营销合作行为的管理责任,与合作互联网平台企业签订书面协议,建立合作互联网平台企业准入和退出管理机制。

  同时,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开展营销活动,不得介入或变相介入金融产品的销售业务环节,同时要加强对入驻金融机构的管理,不得与金融机构产生品牌混同,不得违规在网站、APP名称和商标中使用金融类字样。

  本条当中值得关注的条款有:

  1、金融机构委托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或者利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网络空间经营场所开展金融产品网络营销,应当建立事前评估机制;

  2、金融机构利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网络空间经营场所,应当防止第三方互联网平台非法破解、截留、存储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

  3、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为金融机构提供网络空间经营场所,应当建立准入管理机制,与经营行为监测机制;

  4、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在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小程序、自媒体名称中使用“金融”“交易所”“交易中心”“信托公司”“理财”“财富管理”“财富投资管理”“股权众筹”“贷款”“资产管理”“支付”“清算”“征信”“信用评级”“外汇(汇兑、结售汇、货币兑换)”等金融相关字样或者内容,应当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或金融信息服务业务资质。

  重点五:提出监管措施,明确违规行为法律责任

  明确金融管理、网信、电信主管、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部门对金融产品网络营销活动的监管职责,以及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违反《办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和处罚依据。

  金融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采取非现场或现场检查等方式,实施对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网络营销活动的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配合金融管理部门的检查,提供的信息、资料应当及时、准确、完整。

  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设立的地方金融组织开展金融产品网络营销参照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上一篇:中国银行宜丰支行被罚 违规办理资本项下资金汇出业务
下一篇:2022财富管理赛道开启 投资者如何领取“新年红包”?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